【向两会报告】美好生活扑面来 城乡居民乐开怀——市住建局交出高质量民生答卷

发布日期:2022-02-24 16:01 字体:[ ] 浏览量:

▲盐阜大众版

 城北地区改造日新月异,老旧小区整治改到群众心坎上,农房改善形成乡村靓丽风景线,“三河”整治还河于民、还生态于民……过去一年,市住建部门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2021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改善民生、服务社会主线,把“小事情”放在心上,把“大责任”扛在肩上,从城北地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农房改善、水环境治理、“三河”整治、口袋公园建设等方面着手,不断夯实民生保障,纾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

 

城北新貌

 “民生答卷”力透纸背暖人心。一个个民生承诺,一项项民心工程,一个个温暖答卷,变成了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日子,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幸福感持续攀升。

 城北改造 新城加速崛起

 218日下午,城北地区改造首个安置房项目龙泰花园建成交付,并创新“交房即发证”模式,首批18名住户代表喜提新居,现场领取了新房产权证。两年多来,城北地区改造坚持把安置房建设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搬迁群众尽快住上满意新房。

 

城北居民喜迁新居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2021年,市住建部门全力以赴推动老城更新,做好城北地区棚改征收、项目建设、产业规划等工作,组织开展“百日攻坚战”“大干70天,誓师夺全年”等活动,形成万人会战城北的宏大场面,各项工作进展迅速。城北地区处处涌动着奋战的热潮,洋溢着发展的气息,不断刷新着城市建设的速度和激情。

 旧居改造 “改”出美好生活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关系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2021年,市住建局坚持决策共谋、发展共建、管理共治、成果共享,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住区、绿色完整社区,让老旧小区迸发新活力,让居民收获更多幸福感。

 

 

盐南高新区南苑小区整治现场

 “百姓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社会得效益。”在实施过程中,市住建部门充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心用情把老旧小区改造这件实事办好、好事办实。2021年,圆满完成了 2021 年度省政府下达的85个和市政府下达的145个老旧小区改造目标任务,其中7个项目申报“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评价验收。全市既有多层住宅计划增设电梯100部,加装完成53部,正在施工125部,前期准备209部。2021年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和增装电梯每月通报,我市均位居前列。盐都区合心花苑小区改造项目成为住建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示范项目。

 农房改善 留住美丽乡愁

 走进盐都区学富镇蒋河村,一排排白墙黛瓦的二层小楼点缀着农耕文化墙体彩绘,路边门前的菜园子里生机盎然,“家在园中、村在林中”,一幅迷人的新农村画卷铺展开来。

 蒋河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市农房改善工作的缩影。农房改善工作启动三年以来,全市累计农房改善91641户,超额完成省定 7.4 万户目标任务,顺利通过省级绩效评价,改善总户数苏北第一。

 

恒济镇恒东新型农村社区

 新老村庄有机融合、居住环境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持续攀升,新时代田园梦想在广袤的盐阜大地从梦想照进现实,新农居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从“一处美”变为“一片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份可行的盐城答卷。

 2021年,全市计划完成农房改善3.5万户,实际完成4万户,完成率114%。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程到我市实地考察农房改善情况并给予高度评价,2021年全国住建系统工作会议上我市专题交流介绍农房改善工作经验做法,大丰区农房改善工作获得省政府通报表扬,人民日报等先后报道我市农房改善工作成效。

 留住乡愁,共享美丽乡村。2021年,全市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个,累计创成55个,规划发展村庄建成美丽宜居村庄2534个,24个村庄被认定为省级传统村落,广大农村成为承载乡愁记忆、体现现代文明和极具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水环境治理 碧水绕城润家园

 在市区健康路东侧,整治一新的城西九组沟水流清澈,河岸种植青草绿树,昔日狭窄、淤塞的臭水沟不复存在。唐流河、范家沟、一号沟、肉联厂北侧沟……如今,随着一大批黑臭河蝶变清水渠,河畅水美正成为越来越多盐城人的切身感受。

 强化源头治理,守护一泓碧水。市住建局强化系统思维,主动作为,以治水工作统筹城市发展,全面推进市区第III防洪区水环境治理,带动城市面貌大提升。目前累计建成市政主管网140公里,修复污水管道60公里,新建闸站11座,污水泵站4座,实现市区城东、城南污水厂范围内“厂—网—河”一体化管理,污水收集量和进厂浓度稳步提升。

 

市民在市区水清岸绿的跃进河垂钓

 消除“黑臭”,聚力长治久清,用一泓清水提升城市颜值,增加民生福祉。2021年,东台市、阜宁县按期完成11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建湖县、亭湖区、盐南高新区对建成区内河道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并开展水质提升,全市水环境治理整体向好。

 “治河”先治污,治污先建网。全市污水厂网一体化工作稳步开展,市净水集团会同各地成立县级合资公司,建成 1 个市级平台+11个县级平台,初步实现了市县一体、城镇一体、厂网一体的工作目标。全市共完成乡镇污水厂改造25座,新增镇区污水管道超过300公里,基本实现了建制镇污水厂全覆盖、全运行。

 “三河”整治 人水和谐景如画

 “白鹭、夜鹭、戴胜、珠颈斑鸠……足有10多种鸟儿!”站在串场河河岸,市政协委员、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研科副科长赵永强格外欣喜,“鸟类多样性的增加,说明整治疏浚后的串场河河流生态系统向好发展,更具生命力。”

 还河于民、还生态于民。近年来,市住建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三河”(串场河、新洋港〈蟒蛇河〉和通榆河)全域整治重大决策部署,成立工作专班,调集优势力量,强势推进工作落地落实,重点实施岸线整治、河道疏浚清淤、房屋征收、景观建设、特色农业建设等项目,美丽“三河”水清岸绿景美场景逐步显现。

 

新洋港景观带

 “三河”整治全力做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四篇文章:推进水岸同治,全域打造生态景观廊道;发展水岸经济,打造兴盛繁华之河;深入挖掘流域文化资源和人文底蕴,做到生态与文化并举。项目总投资265.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45.8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73.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04.4亿元。

 串场河时隔64年再次见底疏浚、蟒蛇河沿线环境整治提升、通榆河畔生态景观惹人向往……绿岸悠悠摇树影,河水清清润民心,这座“百河之城”焕发新颜。如今,串场河作为支流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全面进行沿河景观收尾;新洋港环境整治、扩绿提质已见成效;通榆河主城区段治理基本完成,逐步展现城乡两岸好风光。

 口袋公园  让市民“转角遇到美”

 出门是公园,入眼皆美景。如今,“口袋公园”如玉珠般散落在盐城大街小巷,一处处颜值与内涵兼具的“口袋公园”,让城市空间焕发生机,为市民生活带来更多精彩与惊喜。

 一座小游园,蕴藏大民生。建设“口袋公园”是市政府202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市住建局坚持以人为本,聚焦民生需求,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将城市的边角料建成城市的“金角银边”,打造美丽街角,更好地服务群众绿色生活,2021年全市建成口袋公园100处,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基本建成。

 让城市“转角遇到美”,让“小口袋”装满“大幸福”。市住建局通过指导各县(市、区)结合城市微更新、宜居街区建设,科学规划布局、充分挖潜增绿,因地制宜建设各种大小、各具特色的游园、“口袋公园”,方便市民群众出门进园,加快构建10分钟便民服务圈,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增加市民游憩休闲空间。

 

文港路街头游园

打印 关闭